首页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 理论文章 正文

全面建成小康的动力是坚持深化改革

稿件来源:宁夏日报 发布时间: 2015-11-25 00:00:0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坚持深化改革,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深化改革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事业是理念和实践的生动统一,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我们既要有坚持深化改革的理念,又要有坚持深化改革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十三五”时期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创新发展就是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塑造更多引领型发展,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态势。协调发展就是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解决发展的平衡性,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绿色发展就是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开放发展就是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通过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享发展就是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五大发展理念的确立,为我们坚持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坚持深化改革必须重点突出经济体制改革。“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斯于利民。”深化改革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也是为了人民享受更多的改革红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经济增速处于换档期、经济结构调整处于阵痛期、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重等诸多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落脚点,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要转型为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转向创新驱动。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消除贫困,充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使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坚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找到新动力、发展新产业、优化新空间、塑造新环境,以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各项体制机制改革。

坚持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们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核心,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的坚强保证。要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就要提高党的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落到实处等六个方面,明确了坚持党的领导的着力点。坚持深化改革,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要发挥中国制度的优势,就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在坚持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强化法治观念,强化改革精神,强化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动工作发展的能力,真正肩负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责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坚持深化改革。坚持深化改革,就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突出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努力开辟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